【too long must read】遇見第三波香港移民潮 - from 商業周刊中文版
「為什麼來台灣開店?答案其實很簡單,就是圓夢这兩個字」
「香港人連香港的生活都能適應,到其他地方應該都很容易吧」
2008年,蔣雅文(Mandy)25歲,出乎意料卸下英皇簽約藝人身份,到台灣開始第二人生。長髮大眼、五官深邃的她,把一整箱工作用的高跟鞋和禮服,全送給了朋友。自10幾歲起,她為了家計進入香港演藝圈,從模特兒轉型成歌手、演員。走在演藝路上,經紀人常說蔣雅文「漫不經心」;蔣雅文自己則說,「心裡有塊空缺沒有得到滿足」。
藝人生活五光十色,錢賺得又多又快,但對從小在香港鄉下長大、形容自己「本性喜歡樸素」的蔣雅文來說,演藝圈就像香港這座城市一樣,她「始終沒有真正融入過」。她渴望離開這個身份、這座城市,「去別的地方,體驗別種生活,看看自己還有什麼可以嘗試的事情」。而台灣離香港近、生活消費低,成為她的第一選擇。
於是,蔣雅文把身上的積蓄全留給了家人,幾乎孑然一身來到台灣。她派過傳單、去便當店剁過排骨;曾經有一段時間,她每天早上天還沒亮就起床,先到設計工作室當學徒,中午前趕去便當店打工,晚上7點又到補習班進修設計課程,下課回到家已經將近午夜,隔天早上五六點又要起床,這樣的日子一過就是半年多。「我發現自己真的挺愛這樣的生活,雖然很吃苦,但很充實,覺得自己是個有用的人。原來我的滿足感是成為一個普通人,而非站在舞台上發光發熱,」蔣雅文告訴記者。
2008年底,跟著台灣創意市集、手作品牌的風潮,蔣雅文和朋友合資成立服飾品牌「Little Secret」,得到顧客熱烈支持。她親自設計的產品往往剛推出便搶購一空,還在台北市開設一間複合式經營的實體店面,甚至一度想將事業版圖拓展到北京、上海、香港等地。
蔣雅文並不孤單。近年來,中國大陸崛起,台灣、香港反而越來越親近。一波香港人前往台灣的趨勢,正在如火如荼發生。港人移居來台,這次已是第三波。第一波發生在1970年代,許多香港僑生來到台灣就讀大學,之後留在台灣打拚,知名歌手周華健、廣達電腦董事長林百里皆是如此;等到1990年代,台灣開放外資保險業來台,例如當時台灣安泰人壽總裁潘燊昌、現在安聯人壽總經理林順材、保誠人壽總經理張鎮坤等人,都屬於第二波移民潮。
「第三波從四五年前開始,」香港跨媒體創作人、文化評論家歐陽應霽觀察,他的許多朋友開始討論要去台灣居住,而他自己也有移居台灣的想法,但香港是他的家,也會保留在香港的居住空間。「如果有一個second home,我會願意在台灣或者幾個不同地方找到一個落腳處,不論租、買或者建。」
數字會說話。台灣交通部統計,先是香港、澳門來台旅遊人數不斷增加,從2003年的32.32萬人,上升到2012年的101.64萬人。同一時間,來台居留人數,從短期停留、居留許可、到定居許可,全都屢創新高,從2003年的26.71萬人次、1694人、488人,增長至2012年的90.66萬人次、3195人、711人。
和過去最大不同是,許多第三波來台的香港人,都像蔣雅文這樣在台灣創業。台灣勤業眾信會計師事務所稅務副總經理藍聰金觀察,近兩三年,確實越來越多香港人來台小額創業,有些從事設計工作,有些開小咖啡館,也有些成立貿易公司。
從寬敞透亮的前院走進台北巿松菸附近的咖啡館Artista Perfetto,迎面的是白色為基調的敞亮空間,桌與桌的距離拉得極開。這樣的桌距,以台北市來說算是大方,放到香港簡直是一種奢侈,「如果在香港,光是這裡就要擠8個人吧,」蕭奕霆指著一張四人桌說道。
Artista Perfetto由六個年輕人集資開設,蕭奕霆是其一。六個股東的背景相像,都是25歲上下的大男生,也都是鑽研咖啡有成的專業咖啡師,還有一個共通點:他們都是香港人。去年9月開店之後,經過旅遊書介紹與媒體報道,Artista Perfetto迅速在香港人間建立起一定知名度,成為香港人來台北旅行的景點之一。「香港客人對我們很好奇,常常上門的第一個問題就是『為什麼來台灣開店?』,」Artista Perfetto的另一位創辦人劉狄洭笑着說。
為什麼來台灣開店?這個問題六個人被問了無數次,答案其實很簡單,就是「圓夢」兩個字。身為咖啡師,擁有自己的咖啡館是六個人共同的夢想。在劉狄洭心中,台灣的生活步調雖慢,但願意好好坐下來喝一杯咖啡的人多,滿街林立的個性咖啡館,證明咖啡文化早已深植台灣人的生活。「我們店的招牌之一是拉花,台灣人很欣賞這個東西,但如果香港人,應該看也不看就直接喝下去吧,或者匆匆忙忙外帶,蓋子一蓋上,什麼都沒了,」劉狄洭苦笑地說。「香港人真的不太會生活,」蕭奕霆在旁邊補充道。
的確,這波新香港人在台灣,年紀或小或大,背景也各不相同,但都是來圓夢。「在香港追求夢想,真的很難;但來台灣,有很多可能性,才有機會實現夢想,」蕭奕霆比較,現在香港的選項越來越少,不僅政治氛圍越來越差、生活成本變貴、創業也很不易,加上缺乏產業的多樣性,如果對主流的金融業及地產業沒有興趣,沒有太多其他選擇。
若仔細比較港台創業環境,香港顯然困難許多。以服裝設計師為例,香港獨立設計師常常只能將店舖開在租金較低,但空間不太理想的舊式商場,還必須另外打工支付所需開銷,「他們不太有前景,只有運氣很好很好的人,才能被市場看見,」蔣雅文觀察。
針對台港兩地創業的難易度差距,蔣雅文也打了一個十分巧妙的比喻,「就像上了賭枱,香港最低賭注硬是比台灣高許多,當然下的賭注多,回來的也會多,但有這個賭注、可以坐上賭檯的人卻不多。」買台二手發財車,當街賣起手沖咖啡;騎著腳踏車販售手工蛋糕,賣完就打道回府,這些台灣年輕人輕鬆成就創業夢的案例,對香港人來說,簡直是不敢想像的幸福。
「台灣現在的狀態已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歐陽應霽觀察,例如麵店賣的一碗麵,店家的心態就是「做好這碗麵」,而來的顧客就是為了吃一碗麵。雙方不貪多,只要求簡單又好,「一個好好的地方,一種好好的交往,無論台北、台南、台東,我都能感受到這種狀態,這是我在大陸,甚至在香港,都很少能感受到的。」
歐陽應霽進一步觀察,他作為香港人,已經太熟悉都市生活,但如果今天想要選擇居住在鄉村或跟自然關係比較密切,又保有一定生活品質的地方,很明顯就是台灣。中港台三個地方比起來,台灣具備了都會缺乏的純樸質地,又可以提供安全、便利等基本生活需求,而且同屬華人社會的一環,語言基本上可以共通,文化適應也比較容易。
林順材就因家人習慣台灣的舒適生活,繼續留在台灣。現年48歲的他,從小在香港長大,畢業於香港大學數學系,取得美國精算師執照,1997年曾經來到台灣國衛(AXA)人壽工作兩年,之後回到香港,2004年又來到台灣ING安泰人壽工作。2008年,ING安泰人壽賣給富邦人壽,原有機會返回香港,但因他的太太及一對女兒都不想回去,他們一家人就一直待在台灣至今。「香港節奏太快,台灣相對腳步慢些,住起來也舒服,」林順材比較。
出走,除了台灣獨特的吸引力之外,另一股推力則是香港變了。1842年至1997年間,接受英國殖民統治的香港,沿用英國法治體系,並被英國宣佈為自由港,香港很快憑藉便利的地理位置、水深優勢,快速發展成為重要的貿易運輸中心,因而被稱為東方之珠。中國國民黨創辦人孫中山、清末思想家康有為、梁啟超,也因為來到香港,看到當地進步,更堅定變革的想法。1991年從台灣來到香港工作,現任香港荃灣區議員曾文典也提及,他剛到的時候,香港整體氛圍比剛解嚴後的台灣自由很多。
但從1997年香港回歸中國大陸後,實施一國兩制,港人逐漸不滿香港政治。香港大學民意網站調查,港人對香港政治的滿意度,也從1997年上半年調查的45.3%,下滑至2013年上半年13.3%;港人對一國兩制的信心淨值(有信心減掉沒信心),也從1997年下半年的45.3%,跌至2013年下半年15.2%。
2003年是個轉折點。這年發生了SARS,香港有299人死亡,人心惶惶;同年,中國大陸也插手香港事務,要求香港基本法第23條立法,引起廣大民怨,7月1日香港回歸大陸六周年這天,超過50萬民眾走上街頭抗議,至今每年這天都會舉行這個遊行。基本法23條內容涉及國家安全相關規定,包括判亂罪、分裂國家行為等,被許多人認為侵犯基本人權、限制言論自由。「言論或行為是否觸法,界限在哪?是誰說了算?行政機關裁量權太大,不利人民,」香港科技大學社會科學部副教授成名分析。最終7月9日,香港政府迫於民意,暫停立法,至今再無提交。與此同時,香港民意要求普選的呼聲逐年持續增高,但大陸中央政府始終沒有正面回應。按照目前規定,香港2017年舉行的特首選舉,候選人必須得到大陸同意才能參選,不同於台灣、歐美等民主國家,只要候選人符合規定,即可自由登記參選。
港人不滿,乃至抗爭大陸干涉行為的事件並未因此減少。去年國民教育事件也是一例。香港特區政府計劃推廣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簡稱國教科,目的在於透過這門學科,讓學生對於中國大陸快速發展引以自豪,也更加認同中國大陸的政治體制,但卻引發不同聲音。支持者認為國教科符合國際慣例,香港人作為中國人,當然必須加強認同中國;反對者卻指出,《香港基本法》以永久性居民定義香港人,而非國民,而且課程內容偏頗,也剝奪學校自主性,因此發起多次抗爭活動,包括聯署、遊行、集會及絕食等。去年10月8日,香港政府最終宣佈擱置課程指引。
「香港不僅沒有民主,也越來越缺乏自由,核心價值逐漸消失,」香港科技大學社會科學部副教授成名表示。「現在感覺大陸很強勢,很多東西都像是他們說了算,香港變成弱勢,」歐陽應霽進一步觀察。這一切紛亂和抗爭中,香港人的政治自主意識開始覺醒,有人更因此離開香港,來到台灣。香港大學從1997年開始,每年都以問卷調查港人對香港、北京及台灣政府的信任度,很多年來,台灣信任淨值遠遠落後北京、香港,但從2012年起,台灣卻開始超越。
古谷杰與柴雯就用腳投票了。他們共同經營的咖啡館Fat Cat Deli,位於台灣台南市中西區的一處小巷弄內。Fat Cat Deli在一棟兩層樓高的老房子,外觀古樸有味,室內裝修則適度保留了老屋特有的格局。紅磚瓦、狹小陡峭的磨石子樓梯、手作傢具、牆上的黑膠唱片、室內流瀉的獨立音樂、三隻慵懶小貓,種種元素組合成一間不折不扣、台灣時下最流行的「文青咖啡館」。
乍看之下,Fat Cat Deli跟這幾年台南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的個性咖啡館沒兩樣,但仔細和這對年輕夫妻一聊,才發現他們竟來自香港。一年多前,剛屆而立之年的他們,選擇拋下自己在香港的雙重身份:上班族兼獨立樂團樂手,移居台灣,過起經營咖啡館的第二人生。
「我想我討厭香港,大於愛台灣,」古谷杰誠實地說。1997年香港回歸中國大陸那一年,他15歲,正是剛通曉人事的年紀。這10多年來,他眼看香港從政治到民生的巨大變化,「房價越來越高,食物越來越貴,中共對於香港的統治政策越來越嚴格,但香港的中年人還是沒有反應,好像只要賺錢就好,其他都不關自己的事。」古谷杰形容來台灣是一種「逃難」,半是嚴肅半是玩笑地說「必須在共產黨完全控制香港前離開」,對他們來說,香港眼前的政治局勢若是沒有改變,「生活在香港只是浪費自己的時間」。
台灣,基於環境熟悉、生活花費較低、文字語言互通等理由,成為古谷杰與柴雯移民的首選之地。換了地方生活,兩人也沒有意願重操設計師舊業,反倒打算開間小咖啡館,只要日子過得簡單些,就足夠維生。
他們不是沒有表達過反抗之意。兩人還在香港時,曾經跟友人合組一支獨立樂團,名為「No One Remains Virgin」,將自己對於現況的批判,放入音樂創作,態度鮮明、用語辛辣。〈李嘉誠島〉、〈亡國後到哪裡去?〉等歌名意有所指,〈心繫鳩國〉的歌詞中則出現「戇鳩、柒頭」等香港髒話,「是我們特意送給香港政府與中共的一首歌,」他們在接受網路媒體StreetVoice訪問時曾這麼說。去年4月專輯問世時,他們在Hidden Agenda舉行了一場表演,甚至就直接把活動命名為「維穩金曲夜」。
但離開香港的念頭,還是在他們腦海中盤旋不去。2010年,香港特區政府推出政治改革方案,「剛開始,一半以上的報紙都反對,但突然兩天之內,所有的報紙都說贊成,我不敢再住在這樣的地方了,」古谷杰回憶。
從那一刻起,古谷杰鐵了心認真存錢,每個月至少省下一半的薪水,等到有了一筆小積蓄,立刻著手逃離香港的計劃,「現在不改變,以後想走就太晚了,」古谷杰說。
因為開店預算有限,兩人乾脆定居在物價比台北還要低上一截的台南,租了一棟兩層樓高的小房子,樓下是店面,樓上一半是住家,另一半則是同時開放給顧客的起居室。咖啡館每天近午時分開店,晚餐過後關門,「賺錢也沒有真的賺到錢,但生活還ok,頂多就是省一點,」話鋒一轉,古谷杰語帶批評地說:「香港人實在太愛賺錢了。」
台南沒有方便的大眾運輸系統,夫妻倆到了台南之後,一人買了一台摩托車代步。雖然在香港從來沒有騎過摩托車,但他們說學起來容易,就像他們輕輕鬆鬆就融入了台南的生活。「香港人連香港的生活都能適應,到其他地方應該都很容易吧,」古谷杰不無自嘲地說。
「我們不會再回香港了,」古谷杰說的斬釘截鐵。而那一刻乖乖臥在他膝上的小貓,正是他們展現決心的最好證據,他們費了好一番工夫,通過複雜且漫長的檢疫程序,才從香港把三隻愛貓接來。再加上陸續移居台灣的親人,古谷杰與柴雯跟香港的距離,越來越遙遠。
經濟上,大陸、香港之間的關係越來越緊密,卻也越來越衝突。一方面,香港經濟相當程度依賴大陸。1997年,香港回歸大陸,許多人選擇移民出走;隔年,亞洲金融風暴發生,香港經濟成長率罕見地衰退了6%;之後又遭遇全球網絡泡沫、美國911事件,從2001、2002、到2003年,GDP成長率僅有0.5%、1.8%、3%。
直到香港、大陸關係緊密,情況才有改變。2003年6月,香港大陸簽訂CEPA,從2004年起,大陸給予香港近300多項產品零關稅優惠,並開放銀行、保險、證券、物流等18項服務業,取得較WTO更優惠的條件進入中國大陸;2003年7月,大陸宣佈開放大陸客港澳自由行。
從2004年起至今,除了2008、2009、2012年因為全球金融海嘯以及全球景氣不振,香港GDP成長率不佳之外,其餘至少都在6.3%以上,甚至2004年更達8.5%。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大陸居民赴港人數每年成長兩位數,帶動香港旅遊市場繁榮發展,也增進香港經濟。2012年全球赴港旅客4861.5萬人次,來自大陸的約3491.1萬人次,佔比72%。
只是,香港經濟重返榮耀,卻也衍生不少問題,例如陸客喧嘩、插隊、衛生習慣不佳等因文化差異導致的爭議。今年不少媒體甚至圖文並茂地報道陸客縱容小孩在商場、地鐵車廂隨地大便。香港零售管理協會主席麥瑞琼去年坦言,大陸客確令港人困擾,很多港人已不喜歡去陸客常去的銅鑼灣、尖沙咀。
去年年初,因為陸客小孩在港鐵吃東西,被香港人訓斥,又意外爆發香港「走狗」與大陸「蝗蟲」之爭。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孔慶東在大陸《第一視頻》網絡電視台批評:「很多香港人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開口就說香港啦,你們中國啦,這種人給人家英國殖民者當走狗當慣了,到現在都是狗。」即使事後孔慶東解釋,他說的狗是指帝國主義走狗,並未說過香港人是狗,但這番言論,引發香港人批評大陸人是蝗蟲。
雪上加霜的是,陸客赴港消費,加上資金炒作,「香港房價、租金、物價越來越高,港人生活水平下降,」香港科技大學商學院副院長雷鼎鳴對媒體表示,因為自由行,香港付出許多代價。許多知名老店因為不堪租金上漲,只好退租,取而代之的都是國際奢侈品牌,或是周大福等珠寶龍頭承租。今年9月,第一太平戴維斯發表報告指出,香港蟬聯全球商業、住宅租金最昂貴的城市寶座,其次則為紐約、倫敦。香港新界購物中心的租金均價約為每平方英呎一個月80港元至250港元,高檔地段購物中心的租金為500至700 港元,黃金商業區的租金甚至更達1000至2000港元。
「在香港開店,我們真的負擔不來,」Artista Perfetto蕭奕霆點出,在香港想開一家咖啡館,撇開人事成本、物料設備成本,最大的難題,還是始終高居不下的租金。Artista Perfetto位在台北市的精華地段,附近有101、松山文創園區、將近十家百貨公司,店租每月要價13萬元台幣。若是在香港,「13萬港幣都租不到,可能比台灣貴上10倍,」蕭奕霆估算。遙不可及的房價、租金,被香港人稱為地產霸權,許多人終其一生都成為屋奴,更遑論追求夢想了。Artista Perfetto另一創辦人劉狄洭觀察,他學生時代的同輩朋友多半留在香港,工作賺錢買房、供房,最多也不過是去澳洲短期打工旅遊。
「香港的創業成本實在太高,租金高、薪資高。例如人才,香港不乏人才,但跟你競爭的對手都是國際事務所,沒有背景的新創中小企業,很難給出更高的薪資,」同樣出身香港、在台北開設複合式創客(Maker)平台「FabCafe」的黃駿賢補充,「同一筆資金,在台灣至少可以延長3倍的使用時間,如果你想做些新東西,最需要的就是時間。」
相較台灣,香港整體環境也更不利於創新、研發。香港統計處數據顯示,2008年至2011年,創新科技產業的增加值,僅佔本地生產總值0.6%至0.7%。同期,香港整體研發開支,從123億至139億港元,僅佔本地生產總值0.72%至0.75%。相較之下,2011年台灣全國研發經費佔GDP比重為3.07%,而2010年佔比則為3.02%。這正是黃駿賢選擇來台創業,而非留在香港的原因。
頂著一身曬得黝黑的皮膚,剛從日本石垣島返回台灣的黃駿賢,坐在桃園機場駛往台北市區的車上。不到一個小時的車程中,他的心思從石垣島的美麗風土,轉移到這三天接觸到的日本設計師,以及在他們身上學到的寶貴經驗,此時他的腦中忽然閃過一個念頭:「如果我當初沒有決定來台灣,這一切都不會發生了。」
黃駿賢12歲離開香港,赴美讀書。大學畢業後,等在他前面的是哈佛、普林斯頓、耶魯、哥倫比亞等名校的錄取通知,最後他選哈佛,在那裡拿了建築與都市設計的雙碩士學位,然後進入位於舊金山的知名事務所EDAW(後被併購,成為AECOM)工作。無論從學歷或工作經歷來看,黃駿賢都是不折不扣的頂尖精英。
雖然在美國一帆風順,黃駿賢卻說,「心裡始終知道要回來亞洲。」回來,為的是創業,也為的是離開舒適圈,「我心中一直有種危機感,加州太舒服了,如果30歲前不回亞洲,我可能就會一直待下來。」
在AECOM工作七年半,黃駿賢曾派駐香港三年,有機會造訪亞洲許多國家,如新加坡、越南、泰國、南韓、香港、台灣。他仔細比較每個城市,最後決定在台北開設複合式創客(Maker)平台「FabCafe」。創客,是這幾年席捲全球的熱門詞彙,意指運用3D列印技術,人人都可以成為設計與製造者,再透過網絡,就能將產品銷售到全世界,這就是《經濟學人》宣示的「第三次工業革命」。黃駿賢的FabCafe提供設備、技術諮詢,舉辦徵件活動、工作坊,希望能夠成為創客們交流的平台。
像這樣聽起來有些抽象、實驗性質濃厚,甚至還未建立起成熟獲利模式的「生意」,對一般香港人來說,格外顯得不切實際,「香港只在意要怎麼賺錢,不能立刻賺錢的東西連提都不必提,」黃駿賢語帶遺憾地說,「百年來的歷史發展,讓香港人一直不習慣考慮五年或十年後的未來,因為我們沒有辦法控制之後的事情,所以可以賺錢就先賺錢。」
黃駿賢並且提到,香港許多產業都有著極為強烈的壟斷性格,中小企業的生存因此格外艱難,更何況「現在香港的產業發展越來越窄,好像除了金融業之外,沒有其他了。」反觀全球現在熱烈關注、各國政府都在政策上予以扶植的文化創意產業,「香港跟同是亞洲四小龍的台灣、新加坡、南韓相比,優勢不如以往。」例如東京的FabCafe是黃駿賢極為重視的合作夥伴,然而「如果不是台灣,我根本沒辦法連結到東京,我的日本夥伴對香港一點興趣都沒有,因為他們覺得香港只是賺錢的機器,缺少原創能量,」他坦誠地說。
至於台灣,以中小企業為主的經濟環境,給了像黃駿賢這樣的新興產業廣闊的生存空間。黃駿賢來到台灣後,認識了一票跟他一樣30出頭、背景相似的創意工作者:有國外經驗、有願景、有執行力,而且都不太在意金錢回報。這群人聚在一起,時常交流想法、資源共享,成為一個良性的創業生態圈。記者反問他香港呢?照理說,香港應該更是國際人才薈萃之地,他卻搖搖頭回答說:「香港也有很多有趣的人,但是每個人都很忙,不知道在忙什麼,就像我在香港的那三年半,我完全不知道我在忙什麼。」
最近,FabCafe接下石垣島政府委託的案子,將以公開競賽的方式,邀請日本與台灣設計師重新包裝島上的10家代表品牌,最後獲選的成品還會實際量產。黃駿賢接受記者訪問的那天,幾位石垣島黑糖製造業者剛好造訪FabCafe,雙方討論起活動的內容。以台灣為基地,放眼亞洲甚至世界,黃駿賢的創業之路正在起步;至於香港,「我隨時都可以回去,但絕對不是現在,」黃駿賢說。
只是,新香港人留在台灣,還是必須符合相關規定,這是許多新香港人普遍遭遇的難題。目前,香港人來到台灣,有兩大主管機關,其一為勞委會,負責核發工作簽證,主要針對來台工作的專業人士,也就是前兩波的香港人;其二為移民署,負責核發居留、永久居留,主要針對來台投資的人士,也就是最新一波、第三波的香港人。
「我也想長期留在台灣定居,但如果我沒在台灣工作,全家人就必須回到香港,」安聯人壽林順材告訴記者,他的太太也是香港人,因此他至今都沒取得中華民國國籍,將來只要他沒在台灣工作,就必須回到香港。而目前,外籍人士取得台灣國籍最容易的方式是透過婚姻關係,只要結婚三年以上,並符合相關規定,就有機會取得。
其次,關於投資移民,每人至少需要準備500萬新台幣投資或存款,而且必須坐移民監,一年內不能離境台灣超過一個月,「之後可再申請永久居留證,條件是合法連續居留5年,每年居住超過183日,」台灣勤業眾信會計師事務所稅務經理劉芳君說明。
如一開始無法拿出這筆金額,也可以先在台成立公司,沒有最低資本額限制,再由這家公司聘為專業經理人,但條件是,「公司一年營業額至少300萬元新台幣,」勤業眾信藍聰金分析,因為台灣想要吸引的是可以貢獻台灣的人,相較歐美,規定不算嚴苛。FabCafe黃駿賢就表示:「雖然這件事困難、麻煩一點,但還是可以解決,只是需要一個好律師,一點時間和金錢。」為了留在這個遠比香港理想的創業環境,「我寧願麻煩一點,」黃駿賢笑着說。
相對與黃駿賢等來台創業者的衝勁,蔣雅文近年來則是放慢了腳步。2008年,她推出的服飾品牌「Little Secret」雖然相當成功,工作量卻也隨之節節上升,最後甚至壓垮了她的身體。於是她決定在去年底結束品牌,由台北搬去台灣東部的花蓮居住,同時開設個人店鋪。
花蓮有「台灣後山」之稱。風景人文雖然優美,但不可否認,也是台灣發展較為緩慢的地區之一。之所以選擇花蓮作為下一個落腳處,除了一直很喜愛這裡的風土,另一個實際的原因,便是減少生活與開店的支出,「搬去一個生活壓力、物價指數比較低的地方,以配合我想要的工作方式,代價是放棄台北便利的生活,一切都是種取捨,」她說。
在花蓮開店,意味著蔣雅文可以不再被業績壓力追著跑,收入低,但生活開支也低,「如果我只想要賺錢,應該會留在香港吧。來台灣的人都是想要生活,生活不代表不賺錢,但只需要賺到可以生活的錢就夠了。」對蔣雅文來說,花蓮之於台北,某種程度上,就像台北之於香港,「台北是一個大城市,為什麼大家還是活得不開心?為什麼這麼多人離開城市想要去慢活?可以慢,為什麼要快呢?我覺得我好像又進階了。」
最近,蔣雅文的店舖即將在花蓮開張,附近除了一、兩家民宿之外,全是住家。綠色店門口望出去的風景,則是鄰居阿婆澆花、小朋友與街貓玩耍,是個相當有生活感的地方。蔣雅文將店鋪所在的平房隔成兩半,一半是工作室,另一半是營業空間,「我選在這個地方,已經有心理準備,一天可能不到一個客人,但這也正是我來到台灣的原因,有著多重可能性,又能過更好的生活品質,」蔣雅文淡淡笑著總結。撰文/歐佩佩、范榮靖(呂陽對本文亦有貢獻)
文:http://hk.bbwc.cn/1ck2qd.html
片:http://www.youtube.com/watch?v=3itTjjgAc78
同時也有16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Ella陳嘉樺官方專屬頻道Ella Chen's Official Channe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娛樂無限公司 投資幽默可以回甘 快樂絕不會一般般 📢 數位收聽 ►https://jsj.lnk.to/unlimited ― 關於 娛樂無限公司― 《娛樂無限公司》MV,延續了前2支音樂影像,呼應「人人都可以是A咖」,在這次劇情裡,人人都是生命的老闆,主宰自己的公司,開設一間專屬的娛樂無限...
「青 承 麵 舖」的推薦目錄:
- 關於青 承 麵 舖 在 環球膠報 Facebook
- 關於青 承 麵 舖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 關於青 承 麵 舖 在 張哲生 Facebook
- 關於青 承 麵 舖 在 Ella陳嘉樺官方專屬頻道Ella Chen's Official Channel Youtube
- 關於青 承 麵 舖 在 果籽 Youtube
- 關於青 承 麵 舖 在 果籽 Youtube
- 關於青 承 麵 舖 在 台中青承麵鋪|超好吃的銅板價紅燒肉- 個人看板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青 承 麵 舖 在 公益麵攤、台中乾麵推薦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青 承 麵 舖 在 公益麵攤、台中乾麵推薦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青 承 麵 舖 在 三重麵舖創新口味青麻黑牛麵香麻溫潤 - YouTube 的評價
青 承 麵 舖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分享》
代輓-《再別筧橋-寫給我們已逝的豪情青春》
洛桑/2020.1.3/凌晨重寫於松茂
闊別岡山逾卅載
青青子衿鬢霜白
漯山紅日依舊在
昂揚歌聲寄塵埃
此生飄飄知何似
天地沙鷗去復來
II***
上面這個圖案,標誌著我的軍校同學沈一鳴,從民國68年11月17日初任中尉飛行官起,到109年1月2日,在上將參謀總長任內因空難殉職時為止,長達40年又45天不間斷的奮鬥人生。
此刻,我斜靠在松茂清泉橋附近一座小木屋的床舖上,聽著南湖溪潺潺的流水聲,徹夜難眠。只好拿出手機,在不很清楚的思緒中,藉著文字來梳理我糾結的心情。
唸了七年軍校,從空幼到空官,我有兩位因為傑出而殉職的飛官同學:吳富景中尉與沈一鳴上將。
他們因公殉難的時間,相距將近四十年。
先說吳富景:107.12.23晚,我帶著一批學員逛旗山老街,卻意外闖進我記憶迴廊的深處……
那是吳家祖居,是我空幼、空官學長、同學吳富堯、吳富景兄弟,和他們的堂兄弟吳坤明三人從小生長的院落。
在入口處,輪椅上坐著一位滿頭白髮的尊長,向「他」問路,才知道「她」原來就是富堯、富景已87高齡的母親!
民69年暮春,吳富景在台東駕駛F-5A做例行演訓時,意外墜入太平洋深處,至今人機俱未尋獲。他是空官60期第一位赴美交流的同學,同時,也是我們68年11月畢業後第一顆橫空殞落的流星!
69年10月,我專程從岡山騎機車赴旗山,在吳家經營的五金行外探視已睽違數月的伯母,看見她的頭上已是斑斑白髮。不忍讓她再觸景傷情,只好默默離去……
38年過去了,我已邁入初老之年。沒想到會在意外的情況下,同時見到吳伯母、富景學長,以及隨後被他們召來的坤明同學。
吳家一門三傑都唸空幼,但人生軌跡迥然不同。
富堯學長勤謹好學,為留英博士,空軍退伍後已在大學任教多年。富景英年早逝。和我同教室的坤明,以前常常指導我的數理功課,沒想到在陸官受訓時,感染罕見的心臟疾病,讓他不得不離開軍校,重新面對不可知的未來。
至於元月2日殉職的沈一鳴上將,我們61年8月底在東港入伍,穿麵粉袋縫製的「革命大內褲」,腳蹬「聯勤黑豹」膠鞋那一天,就是在同一區隊,晚上睡覺時還可以聽到對方的打呼聲。
據說,他父親生前是工程師,因公安意外過世。身為長子的他,為減輕母親負擔,捨建中而唸空幼,才會與我這個走投無路才來從軍的「渣」級痞男在大鵬灣畔相遇,成為沒有血緣的兄弟。當時,他的偶像是李小龍,我的偶像則是腰間有六塊肌和人魚線,且臉上常保笑容的他。
軍校七年,老沈唸得輕鬆愉快,上課、運動,參加社團活動,過得悠哉悠哉。我因理工科概念薄弱,懸樑刺股不夠,還得靠同學的死命「協助」,才能勉強混個不「當期」,最終順利畢業。
畢業時,他第一名,但並沒有「一鳴」驚人,因為,大家都覺得……當然是他!我則排名第121,正好是畢業總人數對折後的第一名,名符其實的「人渣狀元」!
畢業典禮時,他掛上飛行胸章,走飛官的「天龍」坦途。我則留校帶學生,在「地虎」的荊棘路上,認命地匍匐前進。
畢業十年後,也就是民國78年,我在「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Coordination Council for North American Affairs)駐美代表處任職二等秘書,接待過許多留美返國前來華府的同學,白天帶他們去參訪雙橡園,晚上則到夜店看「美國土風舞」增廣見聞。沈一鳴是其中之一。
81年任滿調返後,我在外雙溪席開兩桌,邀請台北附近的同學餐敘。當時大家都已是校級軍官,任務日重。嗣後,因升遷、調任及職務敏感度不同等因素,遂如暗夜寒星,分散各地,看得到對方的光亮,卻難以聚在一起分享彼此的溫暖。
93年,在擔任上校主管後的次年,由於時局變遷、家母多病及個人志趣改變等因素,我婉拒了外派升遷的機會,自賦「歸去來」,開始在大學「毀人不倦」,並浪跡山林荒野迄今。
這期間,正是沈一鳴同學從聯隊長、作戰部司令、空軍司令,一路承擔重責大任,最後榮登參謀總長高位所走的艱險旅程。
重溯同學們的這些往事,讓我感慨什麼叫做際遇和人生。
職業軍人拿一生做賭注,將青春和生命貢獻給國家。他們老了,甚至殘了,為何要讓他們背上「米蟲」的惡名?!厲害了!我們「這個國家」,這樣做,可是開了文明世界的先河啊!
今晚,我翻出這首寫於107年冬天的詩作,祭奠已經在天上的兄弟。
謝謝你們!謝謝你們陪我走過不一樣的人生路,使我覺得不再孤單。
青冥有路,有一天,我們終將相聚!
最後,我想說的是:如果有來生,我不會選擇當職業軍人,特別是空軍!寧可當一隻生命短暫,卻可以自主翱翔的彩蝶,或善於駕御氣流的蒼鷹。
因為,人類,畢竟不是上帝賦予飛行能力的動物!
*新聞:
失事黑鷹直接撞山 運安會:原因在最後30秒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00104001493-260405
青 承 麵 舖 在 張哲生 Facebook 八卦
謝謝網友 Didi Lin 拍攝分享70年代的萬年商業大樓紙袋,超珍貴!我還是第一次看到。
1973年10月5日星期五,萬年商業大樓於開幕前夕在《聯合報》第五版刊登了一則「預告開幕」的廣告,其內容如下:
--------------
帶給光輝十月的新獻禮⋯萬年商業大樓
.耗資數億元,歷時近兩年,動員數千人⋯⋯。
.人們觀光購物的最好去處,明天隆重推出,歡迎闔第光臨!
.不必擺長龍,不必收門票,包君滿載而歸,男女老幼皆大歡喜!
.此中有山珍海味讓您吃得過癮,此中有各種最新、最流行的百貨用品,讓您看得開心!另有五樓的名犬、名花、盆景展覽。
.本大樓為響應政府號召,開幕一切節約從簡,不舉行儀式與酒會。敬請光臨指教!
--------------
翌日,1973年10月6日星期六,《聯合報》第一版刊登了半版的萬年商業大樓開幕廣告,其內容如下:
--------------
萬年商業大樓
隆重開幕⋯(下午二時)
台北市西寧南路70號
全國規模最大,設備最完善,最新電動化之綜合商場,舉凡綜合百貨、文化用品、各種餐飲⋯⋯各行各業均會集在此。
空前豪華的綜合商場
空中花園
10F 萬聯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9F 近期開幕
8F 近期開幕
7F 近期開幕
6F 萬禧酒樓
5F 展覽會場、廉價市場
4F 文化中心
3F 百貨部
2F 百貨部
1F 百、洋貨中心
B1 小吃總匯
B2 停車場
歡迎光臨惠顧
--------------
開幕隔天,1973年10月7日星期日的《聯合報》第一版右側,刊登了一則萬年商業大樓鳴謝各界的啟事,其內容如下:
--------------
謝謝謝謝 謝啟 謝謝謝謝謝
本大樓昨(六日)開幕 承蒙
瑞和公司董事長侯政廷先生剪彩及各界人士厚愛,光臨指導,銘感不已,本大樓各店位全體員工今後當以萬分之熱忱為消費大眾謀萬年之福利,並謹申最高熱忱。
萬年商業大樓敬啟
--------------
萬年商業大樓的前身為日治時期非常知名的「國際館」,是台灣最早的豪華戲院之一。
1935年,台灣電影發行業公會的理事長真子萬理,收購當地的日本料理店,將之改建為戲院,並於1936年元旦以「國際館」之名開幕營業,當時是日本東寶映畫的直營戲院。1945年戰後,國際館更名為「國際戲院」。
1970年10月,中影出現財務危機,售出位於台北市西門町的國際戲院給瑞和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長侯政廷。
之後,侯政廷決定拆除國際戲院,並在同址建造一棟地下2層、地上10層的鋼筋混凝土造建築,內有178戶,名謂「萬年商業大樓」,由建築師蔡柏鋒、陳昭武設計、台灣舖道工程承造,造價約新臺幣2,253萬元,於1972年6月9日動工、1973年6月4日竣工。
1973年10月6日,萬年商業大樓正式啟用,內有二百家商店同時開幕營業。
舉凡青少年喜愛的流行服飾、球鞋、手錶、香水、手機、遊戲、玩具、漫畫雜誌等,都可以在萬年這座城堡裡找到;另外,四樓有許多家深具特色的模型玩具店,也是青少年最喜歡逛的地方;而五樓的湯姆熊遊戲場,則延續了萬年的精神,裡頭陳設了新型的投籃機、夾娃娃機,與浮力球等遊樂設施,讓歷史悠久的萬年長保新鮮感。
萬年的地下一樓是美食的聚集地,包括了老店「金園排骨」、「老山東牛肉麵」,還有知名的甜不辣、青蛙下蛋、苦茶之家、簡餐套餐、火鍋、牛排等,不管是想吃麵食、飯類,或小吃,繞一圈一定可以讓你滿足。
物換星移,萬年迄今依舊屹立不搖,承載了五、六、七年級生的青春回憶,可謂西門町最具代表性的地標。
萬年商業大樓FB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WanNianBuilding
青 承 麵 舖 在 Ella陳嘉樺官方專屬頻道Ella Chen's Official Channel Youtube 的評價
娛樂無限公司
投資幽默可以回甘 快樂絕不會一般般
📢 數位收聽 ►https://jsj.lnk.to/unlimited
― 關於 娛樂無限公司―
《娛樂無限公司》MV,延續了前2支音樂影像,呼應「人人都可以是A咖」,在這次劇情裡,人人都是生命的老闆,主宰自己的公司,開設一間專屬的娛樂無限公司。
Ella分享著,要抱著幽默的態度、輕鬆的心態,將娛樂注入在你的日常生活當中。雖然工作很繁雜,但你要相信,永遠可以在這些小細節裡面找到一些快樂,即便是一成不變的工作,也沒有都一樣的,她砥礪自己:「經歷過昨天的你,今天還是那個樣子嗎?那你就是不長進,不可以,你一定會因為昨天的事情,有所進步學習,當你學到新的東西的時候就會覺得快樂,我又進步了,又更好了。」
― 歌詞 Song Lyrics ―
來時誰都是一絲不掛
但夢被現實摑了一巴
但愛因斯坦也這樣
故事才有了偉大尾巴
人生有限公司
上班就沒有下班
那麼更不能一般般
娛樂無限公司
投資幽默可以回甘
快樂絕不會一般般
人生有限 娛樂無限
什麼有限 什麼無限
不好玩 最後一樣要買單
EVERYONE HAVE FUN
BE FUN
EVERYONE HAVE FUN
BE FUN
遊戲 認真的隨性
開始了就不能停
EVERYONE HAVE FUN
BE FUN
EVERYONE HAVE FUN
BE FUN
THE SHOW MUST GO ON
THE SHOW MUST GO ON
EVERYBODY HAVE FUN
來時誰都是一絲不掛
要走誰也是分秒不差
但每一個人也這樣
時間才開出機遇之花
人生有限公司
上班就沒有下班
那麼更不能一般般
娛樂無限公司
回收回本不如回甘
快樂絕不會一般般
人生有限 娛樂無限
什麼有限 什麼無限
好不好玩 最後一樣要買單
EVERYONE HAVE FUN
BE FUN
EVERYONE HAVE FUN
BE FUN
遊戲 認真的隨性
開始了就不能停
EVERYONE HAVE FUN
BE FUN
EVERYONE HAVE FUN
BE FUN
THE SHOW MUST GO ON
THE SHOW MUST GO ON
EVERYBODY HAVE FUN
人生有限 娛樂無限
什麼有限 什麼無限
好不好玩 最後一樣要買單
EVERYONE HAVE FUN
BE FUN
EVERYONE HAVE FUN
BE FUN
有趣 就在那不確定
開始了就不要停
EVERYONE HAVE FUN
BE FUN
EVERYONE HAVE FUN
BE FUN
THE SHOW MUST GO ON
THE SHOW MUST GO ON
EVERYONE HAVE FUN
BE FUN
EVERYONE HAVE FUN
BE FUN
世界再怎樣封閉 也別封閉自己
EVERYONE HAVE FUN
BE FUN
EVERYONE HAVE FUN
BE FUN
THE SHOW MUST GO ON
THE SHOW MUST GO ON
EVERYONE HAVE FUN
BE FUN
EVERYONE HAVE FUN
BE FUN
你的鼓勵是最好股利 娛樂自己娛樂你
EVERYONE HAVE FUN
BE FUN
EVERYONE HAVE FUN
BE FUN
THE SHOW MUST GO ON
THE SHOW MUST GO ON
ON AND ON
ON AND ON YEAH
ON AND ON
ON AND ON
EVERYBODY BE FUN
―Song Credit―
作詞Lyricist:李焯雄Francis Lee
作曲Composer:黃韻玲Kay Huang/張牧喬Chang Mu-Chiao
製作Producer:黃韻玲Kay Huang
編曲Arranger/管樂編寫/電吉他/電貝斯/沙鈴:黃宣銘 S.M.H.
和聲編寫Background vocal arrangerment:黃欣偉Stanley Huang
和聲background vocal:黃欣偉Stanley Huang/李雅微 Shivia Lee/楊宗翰Yang Tsung Han/林欣怡 Lin Hsin Yi/張孝綱 Lambert Zhang
人聲錄音Vocal recording engineer/錄音室recording studio: 黃俊憲 Huang Chun Hsien/白金録音室Platinum Studio
混音工程師 Mixing Engineer:黃俊憲 Huang Chun Hsien
混音錄音室 Mixing Studio:Golden Apple studio
― Music Video Credit―
Director 比爾賈
Assistant Director 蘇品方、李培㚤
Assistant 容哲豪、陳霆瑋
Producer 張正勇
Line Producer 黃品禎
Assistant Producer 蔡文祿、林峻有、楊媄珺
Art Director 鄭鉫叡
Production Executive 李瑀晏
Art Grip 陳政翰、陳彥豪、張世旻、許誌峯
Director of Photography 傅士英
Additional Camera 白杰立、鄭立曜
First Assistant Camera 簡金湖
2nd Assistant Camera 游皇修、童冠毓、沈揚登、陳宥豪
Gaffer 袁立衛
1st Lighting Technician 郭冠均
Best Boy 陳唯浩、李培瑋、蘇志豪
Choreographer 楊至諴SAM
Photography Equipment 宏達數位影業有限公司
Lighting Equipment 利達數位影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ost-Production 源映製作有限公司
VFX supervisor 戴羚妃
Editor Director 陳韶華
Editor Assistant 孫珮瑜
Visual Effects 林琬青 楊佳瑋 王韻翎
3D Animator 吳佳益
Colorist 吳承澔
Makeup Artist:阿鳳
Hair Stylist:小Ben@hc hair culture
Stylist:Melina Chen @雙陸時尚
Special thanks百果山水果城、曾德自助火鍋城、永樂市場、湘帝蔘茸藥行、永樂台南土魠魚羹、正發青草舖、永樂蔥油餅 林文明、世新單車店、赤峰77、阿田麵、福進商行、巨力汽車音響、美甲小舖藝術美甲沙龍、勝利文具店、双欣機車行、韋利理髮廳、今日優質洗衣、桂林路液晶電視專業維修、溫筱鴻、劉青、廖婕涵
🔔 追蹤訂閱 Ella 陳嘉樺
Youtube頻道► https://ehalo.pse.is/EllaChen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ehaloella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him_ella0618
微博► https://weibo.com/sheella
#娛樂無限公司 #Ella陳嘉樺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78qgtONy1iM/hqdefault.jpg)
青 承 麵 舖 在 果籽 Youtube 的評價
「我覺得我和別人沒有甚麼不同,只是皮膚、頭髮白點,可能我更帥。」眼前四兄弟姊妹,三個男孩都是瞇着眼、白頭髮、白皮膚,看上去就如外國人;惟有女孩是眼大大、擁有墨色般的頭髮,膚色黝黑而健康,「他們和我其實沒有分別,都是一起玩耍,一起吃東西。」
=========
全新副刊,推動知識文化多元。培養品味,立足香港放眼世界。不畏高牆,我們站在雞蛋一方。
《果籽》 栽種品味,一籽了然。
https://hk.appledaily.com/realtime/lifestyle/
相關影片:
【暫別熟食中心】周潤發發哥每周必吃半世紀老店即炸巨型豬扒 兄弟檔同場破解不和傳聞 (果籽) (https://youtu.be/nmUTwMG7818)
【窮茫青年2/4】五人迫爆300呎公屋 低薪青年嘆香港閹割夢想:「搬去劏房為有喊的角落」(果籽)(https://youtu.be/WOQdpMG11Z8)
【肥瘦戀人】戀上肥妹不被看好 愛情魔力令蒲友變乖仔「我喜歡她已足夠」(果籽)(https://youtu.be/-tjOom7O7iM)
【告別街舖】有人鬧$100紅豆沙搵笨 有人排足個半鐘 車仔麵店老闆娘:「終於輪到我揀客!」(果籽)(https://youtu.be/ZRxuvymM7j4)
【臭豆腐烈女】喪母後拜師成全港唯一女師傅 獨門醃法不授徒:如果佢反骨我點交代 (https://youtu.be/nOnn7uQCxIw)
【灣仔燒味老字號】17歲做大廚 自立門戶35年 油雞酒味濃 老闆:好做嘅食物唔會好食(飲食男女) (https://youtu.be/svAF8pKszw0)
【筲箕灣東大街】魚蛋河名店對決!名廚食評人實試 王林記魚蛋有水準 安利切腩似湯渣(飲食男女) (https://youtu.be/vYjGxQtbgxU)
【大廚出軌實錄】居酒屋大廚挑機做小炒 堅持飲住酒開工 蟶子炒到又燶又韌 自家製辣霸鮑魚好惹味 (飲食男女) (https://youtu.be/hdKT95_zh3E)
【借貸逾10億】葉玉卿以愛共闖「面子關」承認老公申請破產 (蘋果日報 ) (https://youtu.be/3Gle3Uo0WzI)
#白化病 #變相唔使排隊都幾好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eZfM1wgm84w/hqdefault.jpg)
青 承 麵 舖 在 果籽 Youtube 的評價
這裏可說是大埔墟人的聯誼聖地,坐在這裏一日,你會看盡大埔墟的老中青。清晨喝早茶、中午吃豬扒麵、晚上吃鑊氣小炒,陪伴大埔墟人15個年頭,明年農曆新年年初十後,這裏將會暫別大家維修5個月。食環署指,工程後所有檔主將獲續租,租金依舊。
=========
全新副刊,推動知識文化多元。培養品味,立足香港放眼世界。不畏高牆,我們站在雞蛋一方。
《果籽》 栽種品味,一籽了然。
https://hk.appledaily.com/realtime/lifestyle/
相關影片:
【窮茫青年2/4】五人迫爆300呎公屋 低薪青年嘆香港閹割夢想:「搬去劏房為有喊的角落」(果籽)(https://youtu.be/WOQdpMG11Z8)
【肥瘦戀人】戀上肥妹不被看好 愛情魔力令蒲友變乖仔「我喜歡她已足夠」(果籽)(https://youtu.be/-tjOom7O7iM)
【告別街舖】有人鬧$100紅豆沙搵笨 有人排足個半鐘 車仔麵店老闆娘:「終於輪到我揀客!」(果籽)(https://youtu.be/ZRxuvymM7j4)
【臭豆腐烈女】喪母後拜師成全港唯一女師傅 獨門醃法不授徒:如果佢反骨我點交代 (https://youtu.be/nOnn7uQCxIw)
【筲箕灣東大街】魚蛋河名店對決!名廚食評人實試 王林記魚蛋有水準 安利切腩似湯渣(飲食男女) (https://youtu.be/vYjGxQtbgxU)
【大廚出軌實錄】居酒屋大廚挑機做小炒 堅持飲住酒開工 蟶子炒到又燶又韌 自家製辣霸鮑魚好惹味 (飲食男女) (https://youtu.be/hdKT95_zh3E)
【中環燒臘】78年燒臘老舖 十年前月蝕幾十萬瀕執笠 孫女上場改革延續三代 (飲食男女)(https://youtu.be/qN8b7v3pjrM)
【借貸逾10億】葉玉卿以愛共闖「面子關」承認老公申請破產 (蘋果日報 ) (https://youtu.be/3Gle3Uo0WzI)
#周潤發 #大埔墟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nmUTwMG7818/hqdefault.jpg)
青 承 麵 舖 在 公益麵攤、台中乾麵推薦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八卦
在台中傳統麵店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elvacat也提到[食記] 地區-彰化素食 ... 台中傳統麵店在台中美食青承麵舖90年老房子改造的文青麵店好吃到很容易就. ... <看更多>
青 承 麵 舖 在 公益麵攤、台中乾麵推薦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八卦
在台中傳統麵店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elvacat也提到[食記] 地區-彰化素食 ... 台中傳統麵店在台中美食青承麵舖90年老房子改造的文青麵店好吃到很容易就. ... <看更多>
青 承 麵 舖 在 台中青承麵鋪|超好吃的銅板價紅燒肉- 個人看板板 - Dcard 的八卦
... 想吃點酸酸辣辣的食物,來到阿貞越南美食門口,道路施工鐵門深鎖,好吧看看地圖上的記號,嗯 ,·青承麵鋪,也- 台中美食,小吃,推薦,食記,美食. ... <看更多>